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466号大院7号107房
邮编:510075
电话:(020)87656975
手机: 13632422538
传真:(020)37611407
Q Q:459163728
邮箱:459163728@qq.com
营业时间:
周一到周五:8:30--17:30
周六周日: 8:30--17:00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于近日正式颁布。这是中央颁布实施的首份城镇化规划,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的规划。《规划》推动新型城市建设章节中要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智慧城市已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建设脚步日益加快,但在炙手可热的同时,第三方应用的缺乏也使得智慧城市产品活跃度不高。
智慧城市爆发式增长
近10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提高和改善了我国的城市管理水平,政府管理者和相关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更加现代化的城市管理方式,从而实现宜居宜业的特色城市,实现百姓共享现代城市文明。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要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无论是各地加快政府职能转型、解决“城市病”的主观愿望,还是中央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客观要求,都在推动中国智慧城市迅速从理论走向实践,整个产业发展形势无疑可以用爆发式增长来形容。
目前,住建部先后两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总数为193个,工信部公布的试点名单也超过140个。工信部《2014年ICT深度报告》中提到,目前,100%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241个)、47%的县级及以上城市(51个)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2013政府工作报告或地方“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重点建设智慧城市的地级以上城市达到52个。在全国两会前夕,包括上海、杭州、天津等地方两会中,智慧城市都被抬到了重要发展目标的高度。根据目前公布智慧城市投资规划的不完全统计,各地已经公布计划的投资规模已经达到千亿以上,预计未来5年智慧城市投资将达万亿以上,智慧城市在国内建设一片红火。
智慧城市“外援”不足
在智慧城市炙手可热的同时,一向看好智慧城市发展的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却指出,“某些智慧城市停留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没有规划和应用的支撑,导致大量的基础设施荒废、闲置,具体的案例就不方便说了。”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也于近日表示,智慧城市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缺乏规范标准,有些地方重建设轻应用,缺乏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
目前国内明确提出创建智慧城市行动计划及发展战略的城市已超过300多个,在这些智慧城市项目中,除一线城市完整地提出了创建智慧城市的行动计划或发展纲要之外,80%以上的二线城市也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构想,甚至有些三四线城市也喊出了创建智慧城市的口号。虽然中国智慧城市的规划数目已超过全世界规划数目的总和,但是发展成果却不大,远远不够“智慧”。
智慧城市之所以迷人,在于它能为人们提供更安全的居住环境,更准确的交通状况,以及更方便的生活体验,而要做到这些,数据和应用的支撑必不可少。业内专家指出,对于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只有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分析、挖掘、应用、管理,才能从海量、复杂、实时的信息中发现有用信息、提升应用,真正释放智慧的价值和能量,及时有效的数据处理方式才是城市着重解决的难题,大数据的应用则为此带来解决“良方”。然而在应用支撑方面却显得冷清。智慧城市需要将老百姓、企业和政府连起来,而这都由政府一手操办是不行的,因为企业在这块上面会更加的灵活,更具有互联网思维。第三平台(云计算、移动、社交、大数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成为未来ICT市场的新主流,其相关的硬件、软件和服务将进一步深化基础行业的发展,并全面支撑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引入第三方应用解决城市面临的各种问题将是个趋势。
合理开放数据吸引第三方应用
相比于纯市场化公共服务平台而言,目前智慧城市的产品用户量及其活跃率明显要差一些。的确,智慧城市平台有自己的优势,就是政府的数据。政府掌握着大量的公共数据,多是动员了一个国家的力量获得的,而这是一个市场化的公司难以做到的。围绕这些数据,可以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契合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产品,不断吸引着优秀的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和用户前来。”但是在目前信息不尽透明的情况下,政府手中的很多数据,即使是非保密的、应该公开的数据都没有公开,想要进一步挖掘并开发相关的信息产品自然无从谈起。
智慧城市的智慧来自大数据,没有大数据,就没有丰富的信息产品和服务,这直接导致各地的智慧城市一直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上。从这个角度来讲,政府公开数据或者搭建政府公共数据平台,将是智慧城市能否落地的关键。
因此想要更加快速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让智慧城市更加接地气,政府在开放数据上应该秉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对哪些数据可以开放、如何开放、在哪开放等,进行探讨,并建立相关规则制度,对政府开放数据做出有效规范。只有吸引大批中小微企业在开放式平台上利用政府开放的信息和服务接口进行再开发、再创新,围绕平台开发相应的服务应用,逐步形成新型规模产业群,更加便民、更加智慧的城市才会更快到来。(来源:中国智慧城市网)